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互联网诊疗新规即将落地 推动行业实现合规的可持续发展
2021-12-03 11:09:18 来源: 羊城晚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起草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自2018年《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出台以来,相关部门针对互联网诊疗发布的首个细则文件。业内人士认为,该征求意见稿为当前互联网诊疗的监管提供了依据,将促使互联网诊疗服务更加专注于用好数字化手段进行疾病诊治和健康维护,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诊疗行业合规、有序、可持续发展。(12月1日《经济日报》)

互联网诊疗发展到今天,有些争议亟待厘清。比如,线上医生如何运用AI技术,存在不同的观点。AI技术可以帮助诊疗,但假如AI代替人工,互联网诊疗就会变成“机器人诊疗”。明确AI技术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方可避免互联网医生用智能软件来忽悠患者。如何确保信息安全,也需尽快统一思想。互联网诊疗以信息传输为基础,抓取、收集、贩卖线上诊疗数据,要比线下容易和快捷得多。明确采集数据秉持“最少可用原则”等规则,方能最大限度封堵信息泄露隐患。

此外,促进互联网诊疗健康发展,须提前防范好一些不良倾向。比如,互联网的隐匿性和跨区域等特点,容易让“神医”藏身。要求医师的电子证照在平台的显著位置公布,将从业人员身份证号码、照片、资质等信息与监管平台和电子化注册系统对接,便于随时调阅和智能识别,具有快速阻击“神医”的作用。诊疗图文对话、音视频资料全程留痕可追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则便于事后倒查。把“丑话”说在前头,把防护栏事先搭建好,监管或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互联网诊疗需要着重克服的难题,是医和药的关系容易被颠倒。近年来,有些互联网诊疗名为诊疗,实为卖药,存在不开处方就售药、患者想买什么药就开什么处方、先给药后补方、将患者引流到指定地点买药等现象。药品不为诊疗服务,而是诊疗为卖药服务,如此导致互联网诊疗变成“互联网卖药”。禁止统方、补方,明确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可避免过去线下出现的吃药品回扣和过度诊疗等现象在线上重现。

互联网诊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对诊疗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当前的很多线下诊疗服务,很可能会逐渐转到线上,使在家看名医不再是梦想。但只有严管互联网诊疗,方能将这份厚礼尽快送给民众。此次出台的监管细则,不仅具有厘清争议、划定发展路径、防堵潜在漏洞等作用,而且还可帮助互联网诊疗摆正医和药、医生和智能机器、线上和线下等关系。相信有严格的监管护航,互联网诊疗将很快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民众提升安全优质的线上诊疗服务。

标签: 互联网诊疗 可持续发展 网络看病 服务升级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