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聚焦“科技政策落实年” 重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2022-03-10 16:03:10 来源: 科技日报

3月9日,重庆市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会议全面总结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部署了2022年重点任务,重庆将聚焦“科技政策落实年”,从五方面入手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扎实落地科技政策,持续厚植创新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21%

去年重庆科技创新工作在党建引领科技创新、营造创新环境、争取国家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发展科技企业、引进创新机构、培育科技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川渝协同创新九个方面做出了成绩。

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2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21件、增长16.7%,8个Ⅰ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2个Ⅰ类新药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15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企业营业收入均破万亿元,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18.2%。

创建重庆首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增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资金19.38亿元,较上年增长189.7%。新引进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等知名创新机构16家、累计104家,落地建设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等研发机构64家。

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10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9家,重组科技投资平台,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23.52亿元、增长53.4%,创投基金投资项目1436个、金额180.6亿元,培育科技型企业36939家、增长40.1%,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108家、增长2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65%,企业创新动力、活力、能力明显增强。

新增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累计6个,联合实施人工智能等领域科研项目35项,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14090台套,实现川渝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和资源互享。

今年五方面入手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集聚高端科技资源,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将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力建设金凤实验室和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高标准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带、生物医药创新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开工建设卫星互联网等科创项目,建成投用分布式雷达验证试验场等科创平台。高质量创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加快建设长江模拟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零碳示范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各类产业园区,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重庆高新区及拓展园建设,支持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效率推动“一区两群”协同创新,大力建设荣昌畜牧科技城、重庆国际生物城等创新平台。

在构建系统完备扶持体系,加快发展高质量创新主体方面,今年将力争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突破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00家。同时,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方面,加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扶持力度,鼓励市属高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强化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布局建设脑科学、基础数学、量子器件等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在大力发展科研机构方面,加快建设高端数控机床研究院、先进病理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在突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能力方面,将重组重塑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创建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重庆实验室”。以“快速响应+精准服务”“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创建渝北国家农高区,提质发展农业科技园区。

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方面,重庆将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加快实施院士带培计划和博士后倍增计划,着力实施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以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为重点深化基础研究人才专项试点。

在围绕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营造高品质创新生态方面,将落实“财政金融政策30条”,力争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同时,深入推进企业科创板上市工作,力争今年推动2—3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单倩澜)

标签: 科技政策落实年 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中心 研发经费投入

责任编辑: jkl2